牙神經壞死竟引發鼻竇炎?醫師圖文解釋!

by | 12 月 13, 2018

『為什麼牙神經壞死,沒去根管治療、抽神經,可能會引起鼻竇炎?』

『為什麼我去耳鼻喉科看鼻竇炎的時候,醫師卻要我先去治療牙齒呢?』

『鼻竇炎要根管治療,牙齒要抽神經嗎?』

『根管疾病居然引發鼻竇炎,抽神經就可以了嗎? 』

『鼻竇與口腔有關係嗎,不是天差地遠的嗎?』


先說結論 | 您要記住的3個牙髓疾病引起鼻竇炎TIPS

1. 口腔與鼻竇就是一、二樓關係;口腔在一樓、鼻竇在二樓,兩者緊鄰常常會互相影響。

2.若有鼻竇的問題,除了耳鼻喉科醫師一定要去尋求專家的治療之外;牙科您也需要也需要放在心上。但請不要誤解成:鼻竇炎一定是牙齒的問題,或是牙齒問題一定會造成鼻竇炎;萬萬不能隨便亂下結論。

3. 若經過耳鼻喉科醫師、與牙髓病科醫師們鑑別診斷後,懷疑是牙髓疾病引起鼻竇炎,治療原則就是根管治療〈抽神經〉、牙髓處置。並且一定要同時在耳鼻喉科醫師、與牙髓病科醫師定期回診。

本篇只介紹牙科中的牙髓疾病,可能引發的鼻竇炎狀況。〈要注意的是,不只牙髓而牙科的其它領域與鼻竇相關症狀,關聯性也頗大的。〉
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本篇分 8 個主題替大家介紹。

1. 鼻竇與口腔的關係
2. 由根管牙髓引起鼻竇炎可能原因、進展、嚴重性
3. 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是什麼?
4. 症狀與病史
5. 放射學影像檢查
6. 兩大放射學影像表現
7. 臨床檢查
8. 治療原則


鼻竇與口腔的關係

簡單來說,就是樓上與樓下的關係。〈如下圖〉


鼻竇與口腔的親密程度就像是我們住家的,一樓與二樓的關係;一樓是口腔,而樓是鼻竇;彼此隔著一層天花板與地板。

口腔的問題、或感染有可能會往上竄,影響到鼻竇,這時鼻竇的狀況就會出現了。而鼻竇的狀況也會往下跑,表現在口腔中。

本篇的目的,主要是介紹牙齒的疼痛或不舒服,有某些原因跟鼻竇炎可能有關係;以及若我們牙齒受感染而懶得去處理,鼻竇就很可能受到影響。

但注意的是,請不要拿這一篇去質疑您的醫師。請尊重每位醫師都自己的專業考量,各科醫師都是互相合作,幫您解決您的問題的。


由根管牙髓引起鼻竇炎可能原因、進展、嚴重性

□ 原因

簡單來說,跟我們之前提過由牙髓疾病引發的牙齦上長膿包的機轉類似;只不過在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中,疾病是往上〈二樓跑〉;而牙齦膿包可以視為,橫向的直接就在一樓牆壁外凸出去。

●很深的蛀牙(齲齒)

●牙神經牙髓壞死

●牙齒有裂的情況

●嚴重牙周病,造成的牙髓–牙周聯合疾病。

●外傷造成牙齒內部損傷

●牙根吸收

●有根管系統受感染,而未治療的情況

●根管充填品質有疑慮的。

●牙冠部分的密封狀態遭到破壞〈牙套、補牙、嵌體破裂;或次級蛀牙、新的蛀牙〉而牙冠部分滲漏…等。

●其它原因…


□ 進展

第一步:

當以上的原因,造成牙齒內部的牙髓–牙本質複合系統感染、生病;若沒有盡早處置,感染持續向牙根尖擴散,甚至跑到牙根尖外面的骨頭。〈如下圖〉


第二步:

而這牙根是埋在密閉的齒槽骨〈骨頭〉裡面,一系列的發炎反應,進而讓這牙根尖周圍的骨頭被侵蝕、破壞、掏空像水球一樣慢慢變大。我們稱為根尖周圍發炎、有些會變成根尖膿腫甚至囊腫。〈如下圖〉


第三步:

因為密閉空間的水球,需要壓力釋放。

●往下:於是就形成一個通道,開口在牙齦上、或口腔外的皮膚上我們稱之為膿包、竇道。〈如下圖〉


●往上:往上竄到鼻竇,造成鼻竇炎、或相關的鼻竇症狀,我們稱之為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如下圖〉


□ 嚴重性

該病症可進一步侵犯鼻腔,篩竇和額竇,並且在罕見的嚴重病例中可通過傳播,引起眼眶蜂窩性組織炎、失明、炎症、硬膜下膿腫、腦膿腫,甚至危及生命的海綿竇血栓形成。


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是什麼?

由上述幾個主題了解了,鼻竇與口腔的關係,也了解了牙齒的問題或感染進而造成鼻竇炎的狀況。接下來,我們看看美國牙髓病學會AAE的聲明稿:

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是一個新術語,是2018年時由美國牙髓病學會的聲明稿中提出《AAE Position Statement:Maxillary Sinusitis of Endodontic Origin》

專指於牙髓原因發展的牙根尖周發炎,進而造成的鼻竇炎。要注意的是,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並不包括於其它牙科病因造成的鼻竇炎。

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需要由牙髓病專科醫師以及耳鼻喉科醫師,合力來鑑別診斷;然後進行適當的牙髓治療、根管治療〈抽神經〉或拔牙,以去除與牙根尖周圍的感染、與造成鼻竇感染相關的牙髓病原體來源。


病人症狀與病史| 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

□ 鼻竇方面的病史:

鼻塞、流鼻水、流膿鼻涕、鼻涕倒流、面部疼痛、單側上頜竇感染反復發作、經過一些鼻竇炎手術而症狀反覆出現、…等。

□ 牙髓方面症狀:

●曾經有牙痛,但痛一痛又不痛了。

●曾經在牙肉上長膿包,長一長,沒去理它,後來膿包又消掉了。

●曾經或現在有蛀牙,而蛀牙有補過、或還沒去處理。

●曾經有牙齒外傷、牙齒變色…等。

●曾經根管治療抽過神經的牙齒,而牙冠部分的密封狀態遭到破壞,造成細菌滲漏進去根管系統。

●缺損很大沒做牙套、或曾經要崩掉過。


放射學影像檢查| 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

□ 一般的牙科X光〈單齒X光、環口X光〉

上顎後牙的外側,有很多的解剖構造會阻擋在前面,常常會遮蓋或隱藏牙齒根尖周圍的發炎的變化;而如此先天上的限制,讓醫師較不容易發現牙根尖周圍的狀況。

□ 牙科錐狀束電腦斷層CBCT

有學者研究顯示:因為牙齒感染而造成鼻竇膜變化,需能夠被放射學儀器偵測到的情況下,使用牙科錐狀束電腦斷層CBCT可以發現 77 %的比率,而一般的牙科X光僅為 19 %。因此在MSEO上,牙科錐狀束電腦斷層CBCT 的確能提供較多的訊息。

與所有牙髓診斷一樣,只有單一以放射學影像檢查,是無法確定病因的。而仔細進行牙髓狀態的牙髓臨床檢查,是鑑別診斷必須要做的。


兩大放射學影像表現| 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


牙根尖周圍骨膜炎Periapical Osteoperiostitis (PAO)

●白話來說:

就是上述的在一樓的水球〈牙根尖周圍發炎〉往上頂但沒有破掉,屋頂被水球給頂凸上去了,當然二樓的地板也許只是壟起來沒有破掉,但二樓裡面的地毯〈鼻竇膜〉可能慢慢經增厚〈發炎反應〉,進而可能導致鼻竇炎症狀,也可能沒有症狀。

●影像可見:

可能在牙科電腦斷層影像,看到白白一圈,不透射線的『暈』表現。

●文獻解釋:

學術名詞太多,看不懂請跳過。《AAE Position Statement:Maxillary Sinusitis of Endodontic Origin》

通常會在上頜竇的皮質底板附近出現牙根尖周圍炎,進而擴張上頜竇骨膜,將其向上移位到上頜竇中。

隨後誘導骨膜反應,當骨膜擴張時,骨膜反應繼續在骨膜內沉積一層薄薄的新骨。這種反應性骨生成,稱為牙根尖周圍骨膜炎(PAO),在上頜竇底上形成薄的硬組織穹頂,並於放射線影像,呈現不透射線的 『暈』的外觀。

牙根尖周圍黏膜炎Periapical Mucositis (PAM)


●白話來說:

就是牙齒的感染,從牙根尖跑出去,直接向漏水一樣透過一樓天花板、與二樓地板;或是牙齒的感染,從牙根尖跑出去弄破一樓天花板、與二樓地板。然後讓二樓地毯濕掉〈受感染〉而慢慢增厚,進而可能導致鼻竇炎症狀,也可能沒有症狀。

●影像可見:

可能在牙科電腦斷層影像,看不到上述牙根尖周圍骨膜炎Periapical Osteoperiostitis (PAO)說的白白一圈,不透射線的『暈』表現。頂多見到鼻竇膜水腫增厚,或是特別是直接在牙根尖上方的鼻竇膜,出現一頂帳篷一樣的圓球狀的表現。

●文獻解釋:

學術名詞太多,看不懂請跳過。《AAE Position Statement:Maxillary Sinusitis of Endodontic Origin》

上頜後牙的根尖,突出上頜竇皮質底板並直接接觸上頜竇粘膜;或者根尖周圍膿腫穿過上頜竇,這種情況並不少見。

直接接觸、或鄰近上頜竇粘膜的有症狀性、或無症狀的根尖周圍炎通常會產生稱為牙根尖周圍黏膜炎(PAM)的局部上頜竇粘膜組織水腫。其在電腦斷層成像中,表現為上頜竇粘膜增厚、或穹頂形軟組織擴張。另外,來自不直接鄰近上頜竇粘膜的牙根尖周圍炎症,其發炎的介質也可通過骨髓、血管和淋巴管,而延伸至上頜竇;而導致牙根尖周圍黏膜炎(PAM),但沒有任何明顯的發炎性骨吸收。

因為通常沒有明顯的骨質破壞、或相似於牙根尖周圍骨膜炎(PAO)的『暈』;所以牙根尖周圍黏膜炎(PAM)比典型的牙髓病變更難以在放射線影像中呈現出來。

因此,臨床醫生應該以需要放在心上的是:上頜竇底上的粘膜水腫,特別是直接在牙根尖上方的圓頂狀粘膜腫脹,應對牙科病因保持懷疑的態度。


臨床檢查 | 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

臨床上,牙髓相關檢查都一樣,根管治療常用的10大檢查中有詳細描述。


治療原則

若經過種種鑑別診斷後,懷疑病因來源是牙髓、根管的問題時,治療原則就與牙髓病治療〈根管治療〉一樣;大多以非手術根管治療、手術根管治療、重新根管治療…等,就可解決牙髓病源性鼻竇炎MSEO的問題。

定期回診:一定要同時在耳鼻喉科醫師、與牙髓病科醫師定期回診。回診目的除了在觀察疾病的進展之外,兩科的醫師們會依照治療的反應情況,不斷修改治療方向,以達到疾病治癒的大原則。


替您總結需要記住的3個TIPS

Tip1:口腔與鼻竇就是一、二樓關係;口腔在一樓、鼻竇在二樓,兩者緊鄰常常會互相影響。

Tip2:若有鼻竇的問題,除了耳鼻喉科醫師一定要去尋求專家的治療之外;牙科您也需要也需要放在心上。但請不要誤解成:鼻竇炎一定是牙齒的問題,或是牙齒問題一定會造成鼻竇炎;萬萬不能隨便亂下結論。

Tip3:若經過耳鼻喉科醫師、與牙髓病科醫師們鑑別診斷後,懷疑是牙髓疾病引起鼻竇炎,治療原則就是根管治療〈抽神經〉、牙髓處置。並且一定要同時在耳鼻喉科醫師、與牙髓病科醫師定期回診。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為什麼骨齡會超前?兒童內分泌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十歲的小豪骨齡竟然高達十三歲!!媽媽好擔心小豪會因而長不高,一進診間就著急地要求邱醫師給小豪性早熟的針劑治療,甚至詢問能不能施打生長激素?
然而,經邱醫師詳細理學檢查,小豪當時沒有任何第二性徵,根本還沒開始青春期發育! 身高153公分(超過第95百分位),體重卻重達65公斤(BMI超過第99百分位),屬於肥胖體格。近一年來體重也增加了近10公斤!原來,小豪的骨齡超前是因為肥胖與快速增加體重所致。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轉骨有效嗎?鼻子過敏會長不高?幾歲最佳?張若偉中醫師解析登大人N個成功關鍵

「曾經遇過一位唸國二的男生,身高僅約150公分,不過他來就診的原因是常常感到胸口悶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診察後,我發現他有胃食道逆流的問題。」

因為孩子不太會表達,所以問題也就一直沒有解決。張若偉中醫師說,當時幫他從調整腸胃功能下手,經過調養後不但胸口悶痛改善了,身高也慢慢進步,目前已達165公分,讓家長又驚又喜。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降低沾黏、減少併發症,剖腹生產愛留意,婦產科醫師圖文解說

「曾經遇過一位三十多歲的產婦,由於前兩胎都是剖腹產,所以第三胎也是採用剖腹產。因為之前的剖腹產並未使用防沾黏醫材,因此在第三次剖腹產時,發現膀胱與子宮已經出現較嚴重的沾黏。」黃坤龍醫師表示,「由於膀胱和子宮的沾黏,手術過程變得更為複雜,醫療團隊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分離沾黏,且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膀胱受損。最終手術順利完成,並讓胎兒成功分娩,不過手術時間便拉長許多。」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癌症年輕化已成趨勢,我們該如何自保?

點開新聞,禹旭看到「日本女星39歲罹癌身亡」的標題,不禁拍了拍身旁的同事:「你有沒有覺得,好像現代人都很早就得癌症啊?」

過去,我們認為癌症與年齡大有關係,通常是年紀大了的時候,器官才會一一出問題。然而,現在大家或許都會有些經驗,突然聽到身邊的同事、家人明明不到中年,竟然在30多歲,40多歲就被診斷癌症。

究竟,「癌症年輕化,現代人都很年輕就得癌症」這樣的說法,是都市傳說,而是有憑有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