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罹癌的意外人生

by | 10 月 7, 2018


排便有血是相當常見的狀況,從1、20歲的年輕人到7、80歲的老年人,都會因為排便的時候見到血而到醫院求診。

絕大多數的患者是痔瘡出血,而其他可能的問題還有肛裂、瘻管或大腸直腸癌。

醫師在下診斷時往往會依據年齡而做不同的判斷,大腸直腸癌較好發於中老年人,年紀越大機率越高,不過醫學上總是會有例外。

蕭先生是個研究生,20多歲,身材瘦高,但是腹腔裡都是腹水。大網膜和腹壁上散布了許多大大小小的白色硬塊,這些都是轉移的大腸癌,小小的癌細胞會像種子一般隨著腹水散播出去,落地生根。當癌細胞擴散得太多、太廣,就不可能被完全消滅。 

「哇!怎麼這麼嚴重啊?」麻醉科醫師從布單後頭張望,皺起了眉頭。 

跟刀的學弟道:「是啊,好可怕,這病人跟我同年紀,而且沒有任何癌症的家族史耶!」 

「嗯,這跟飲食習慣有沒有關係呢?」

「會不會是在實驗室接觸太多化學藥品呀?」

「還是因為研究室的電磁波太強啊?」 

手術台上、台下開始認真地討論起來,希望能找出一些可能致病的線索。每次遇到這樣的年輕個案,大夥兒都會希望能從中學到一點教訓。 

不過我們常常都忽略了,最重要的教訓其實就是「生命永遠會充滿意外」。 

不管咱們是15歲、25歲或35歲,都要深刻地記住,千萬別用30年來規劃人生,因為生命本來就充滿了意外,用30年規劃的人生常常只會是一場空想。比較適切的作法應該是用3年來規劃人生,該做的、想做的就要盡快去達成;如果僥倖活過了3年,那再來計劃下一個3年。

時局在變,人心在變,3年之後的未來都已經難以預測,遑論5年、10年、20年。這樣不但可以妥切地調整自己的步伐,而且更可以確保走在人生的路上能夠無悔無憾。

畢竟,意外的到來不會挑時間,更不會在乎我們喜不喜歡。 

話又說回來,如果人生的劇本在30年前就已經設定好了,這樣照著演30年可還真是無趣的緊呢!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