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動、注意力不集中,留意睡眠呼吸中止症

by | 2 月 1, 2018


為何小孩好像總是很躁動、靜不下來、注意力不集中?感覺課業和學習總是跟不上其他同學?

有以上困擾的爸爸媽媽們,可能要仔細觀察小朋友睡覺是否有打呼的情形!

據統計,有將近 1/3 到 1/4 的孩童睡覺會打呼,其中每 100 個打呼的孩童就有 2~4 個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由此可知,這是個很常見、卻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國外研究顯示,有過動症的小孩,同時發生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比例大約為 25%~30%,遠高於一般小孩。因此,美國兒科醫學會早在2011年,就建議針對過動症的小朋友,應該評估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的狀況。


什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為什麼會發生?

「睡眠呼吸中止症」,顧名思義,就是睡覺時呼吸停止的症狀。正常呼吸時,氣流會經由鼻子、喉嚨、氣管,最後到肺部。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小孩,由於睡覺時全身肌肉放鬆,使得這個氣流經過的通道(或稱為上呼吸道)完全或部分塌陷。

上呼吸道部分塌陷,呼吸時會產生亂流,形成「打呼」;若是完全塌陷,氣流無法通過,就形成「呼吸中止」,更精確的說法,是「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通常,呼吸中止的時間會超過 10 秒鐘以上。

小朋友上呼吸道阻塞常見的原因,包括「鼻子過敏」造成鼻黏膜肥厚、鼻子不通;「扁桃腺和腺樣體肥大」,造成鼻子到喉嚨中間這段氣道狹窄。


想像一下,在完全沒準備的情況下,憋氣至少 10 秒鐘,是不是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呢?成人已是如此,何況是肺活量不如大人的小孩?小孩睡覺時呼吸停止,會導致心跳變慢、血壓升高、血中氧氣濃度下降,產生窒息或嗆到的感覺而驚醒,進而影響睡眠品質。


我的小孩會打呼,是睡眠呼吸中止症嗎?需要看醫生嗎?

不一定,先看除了打呼有沒有其他症狀。

打呼和睡眠呼吸中止症,都是睡覺時呼吸出現異常的結果。有打呼的小孩不一定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然而,大部分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小孩,都有打呼的情形。

除了打呼之外,您可以觀察小朋友睡覺時是否有打呼聲突然停止、嗆到、快速喘氣的狀況。另外,有些小朋友睡覺時會出現夢遊、尿床、磨牙,或是怪異的睡姿。由於晚上睡不飽,小朋友一早醒來覺得沒睡飽,白天處於昏昏欲睡的狀態。

若發現小孩有上述的這些情形,就要小心打呼不單純,可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給醫師評估喔!


睡眠呼吸中止症對小孩會造成什麼影響?

長期睡眠呼吸的問題,會對小孩造成多方面的影響:

● 行為出現異常:有許多研究指出,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小孩,容易有過動、注意力不集中、憂鬱…等問題。

● 增加肥胖機會:由於白天精神差,活動力下降,以及體內分泌的胰島素效果變差,這些因素造成小朋友容易肥胖。

● 影響生長發育:睡不好,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影響小朋友發育。

● 影響社交:打呼聲吵到其他小朋友,在學校可能被同學排擠。

● 心血管問題:血壓可能升高,進而造成心血管疾病。

● 容易尿床:由於夜間尿液製造變多,而造成尿床。


我的小孩是睡眠呼吸中止症的高危險群嗎?

有以下情形,產生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機會較高:

● 扁桃腺和腺樣體肥大:造成小朋友呼吸道狹窄的主要原因。

● 肥胖:隨著體重增加,頭頸部的軟組織也隨之增厚,呼吸道因此變窄。

● 顱顏異常:先天顱顏異常會造成下巴內縮、舌頭後倒、臉部骨架發育異常,這些都會讓呼吸道變得狹窄。

● 神經發育異常:例如腦性麻痺的小孩,由於控制肌肉的能力較差,容易導致呼吸道塌陷。


怎麼確定小孩有沒有呼吸中止症?醫師會幫我做哪些檢查?

要確定小朋友是否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耳鼻喉科醫師除了詢問小朋友睡眠呼吸的相關症狀外,會先幫小朋友的頭頸部及全身做詳細的評估,包括:

● 身高、體重、血壓:看看是否有肥胖、高血壓等情形。

● 臉部:看小朋友是否有臉部骨架發育的問題。

● 鼻子:檢查鼻子是否有發炎、過敏或其他造成狹窄的原因。

● 口腔:看扁桃腺、舌頭、軟顎大小、牙齒發育情形、喉嚨軟組織狀況。

● 脖子:看頸圍大小、骨骼結構。

● 肺部:聽診確認肺部狀況。


若是初步評估後,懷疑小朋友有可能是睡眠呼吸中止症,醫師會視情況安排進一步檢查,包括:

● 內視鏡檢查:通常使用「經鼻」內視鏡,從鼻子放置一根細細的管子(內視鏡),可以看清楚喉嚨以上的構造,也能檢查喉嚨深處是否有腫塊。

● 頸部X光:若是小孩無法配合內視鏡檢查,照頸部X光片可以幫助評估臉部的骨骼結構,以及是否有腺樣體或扁桃腺肥大等狀況。

● 睡眠檢查:這是診斷睡眠呼吸中止症最重要的檢查。會讓小朋友在睡眠檢查室睡一晚,過程中有儀器監測血氧濃度、心跳、呼吸速率、腦波、眼部及腳部的運動…等,檢查是不會痛的喔。此檢查可以告訴我們小孩是否有呼吸中止症,以及其嚴重度。


我還可以告訴醫師什麼呢?

由於小朋友可能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症狀,且睡著時也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因此,家長幫忙留意小孩平時的睡眠狀況和習慣,對醫師是相當重要的資訊。

您可以幫忙紀錄以下幾點:

● 小朋友每天幾點睡?上床後大概多久會睡著?可以睡幾小時?

● 最近睡眠習慣是否有改變?

● 白天是否有睡午覺的習慣?

● 打呼是什麼聲音?鼻子吸氣還是張口呼吸?

● 睡覺時是否出現奇怪的動作或行為?

● 白天精神狀況如何?在學校表現如何?

● 平常是否都用嘴巴呼吸?

● 正在服用什麼藥物?


要怎麼治療小孩的睡眠呼吸中止症?

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治療,小孩和大人有些不同。由於鼻子、扁桃腺、腺樣體是最容易造成小孩呼吸道狹窄的部位,因此治療主要針對這些地方。

● 藥物治療:若小孩有過敏性鼻炎,可以先使用口服藥物或是類固醇鼻噴劑,研究發現可以降低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度。

● 減重:針對肥胖的小孩,鼓勵養成運動習慣、調整飲食、作息規律,都能幫助減輕體重。

● 手術治療:扁桃腺及腺樣體切除手術是目前對小孩睡眠呼吸中止症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不過,並不是所有小孩都需要開刀,畢竟此手術也有其風險存在,包括全身麻醉、傷口出血、感染、影響吞嚥和說話等等。

● 佩戴正壓呼吸器:睡覺時讓小孩戴上特殊的呼吸器,可以提供持續正壓,防止呼吸道塌陷。不過,由於佩戴不舒服以及機器的噪音,讓小朋友的接受度不高。

建議還是先和醫師討論並接受完整評估後,才能決定哪種治療對小朋友最適合。


治療後,過動症會改善嗎?

會!

研究顯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合併過動症的小孩接受手術後(扁桃腺和腺樣體切除),可以改善過動的症狀和行為的問題,甚至連學業表現都因此進步。

此外,也有證據顯示即使沒接受手術,使用正壓呼吸器也能改善過動症相關的症狀。不過,就跟許多疾病的治療一樣,這些治療方式都需要更大規模、更好的研究來評估其療效。

由於一些治療過動症的藥物可能會影響睡眠,因此針對這群小朋友,建議應該要先找耳鼻喉科醫師評估是否有睡眠呼吸的問題,才能安心治療。


貼心小提醒

好的睡眠品質對孩子成長發育非常重要。您可以稍微留意一下小朋友睡覺時的狀況,若出現打呼,可以先觀察看看,不需要太過驚慌,但也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喔!

參考資料:
1. Lumeng JC, Chervin RD. Epidemiology of pediatric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Proc Am Thorac Soc 2008;5(2):242-252. 
2. Youssef NA, Ege M, Angly SS, Strauss JL, Marx CE. Is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ssociated with ADHD? Ann Clin Psychiatry 2011;23:213–224.
3. Wolraich M et al. ADH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attention-deficit/hyper- 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2011;128:1007–1022. 
4. Mitchell RB.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in children: are we underestimating the problem? Eur Respir J 2005;25(2):216-217. 
5. Li AM, Au CT, Ho C, et al. Blood pressure is elevated in children with primary snoring. J Pediatr 2009;155:362-368. 
6. Sedky K, Bennett DS, Carvalho KS.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d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in pediatric populations: a meta-analysis. Sleep Med Rev. 2014; 18(4):349–56. 
7. Yilmaz E, Sedky K, Bennett 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in pediatric populations: a meta-analysis. J Clin Sleep Med. 2013; 9(11):1213–20. 
8. Beebe DW, Ris MD, Kramer ME, Long E, Amin R.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 academic grades, and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functioning among overweight subjects during middle to late childhood. Sleep. 2010; 33(11):1447–56. 
9. Chervin RD et al. Sleep-disordered breathing, behavior, and cognition in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adenotonsillectomy. Pediatrics 2006;117:e769–e778. 
10. Huang YS, Guilleminault C, Li HY, Yang CM, Wu YY, Chen N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with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a treatment outcome study. Sleep Med. 2007; 8(1):18–30.

11. Cortese S et al.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sleep problems in youths with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J Am Acad Child Adolesc Psychiatry 2013;52:784–796.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