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缺了,應該植牙?還是做牙橋?

by | 12 月 7, 2017


「醫師我這顆牙齒拔完以後要怎麼辦?」

「什麼時後可以做假牙啊?」

「才缺一顆而已,放著不管應該沒差吧?!」

「植牙好貴喔,可以像之前那樣套起來就好嗎?」

缺牙放任不管會造成很多問題,可能造成咬合平面傾斜、高度喪失、咬合干擾,甚至引發頭痛、肩頸痠痛的問題,趕快來了解怎麼重建你的咬合功能。


植牙、牙橋怎麼選?
      
拔牙後的處理大概是我臨床上最常被問到的問題,牙齒拔了之後假牙要怎麼做?若是想要以最接近原來咀嚼功能的方式製做假牙,固定假牙大概是唯一的選擇,其中又大致分成植牙和牙橋兩種方式。

原則上要將植牙和牙橋做比較,一定是建立在兩者皆為合理的設計,都能幫助回復正常咬合功能的立基點上,植牙就不用提了,他的出現本來就是為了解決牙橋在設計上的限制,因此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情況不適合製作牙橋。

下圖的缺牙區在整個牙弓的最後方,若使用牙橋方式重建,會因為後方缺少支柱牙而在受咬合力時對前牙產生拔牙效應。



下圖的缺牙區雖然前後都有牙齒,但因為缺牙大於二顆距離太長,一般人的咬合空間有一定限制,如此會造成牙橋的連接部分強度不足,容易斷裂。


由此可知,只有在缺牙區不大於二顆(前牙除外),且前後皆有支柱牙的情況下,才存在植牙和牙橋的比較基礎。


牙橋、植牙的優勢與劣勢

下表大致解說了植牙和牙橋的分別,許多的患者會糾結在單價上去做比較,但如果考量到長期的穩定度,因為牙橋本身在設計上就會增加了清潔的難度,因此也增加了再蛀牙損壞的風險,整體的成本不見得就能低於植牙多少。接下來跟各位介紹兩者製作流程的差異。



牙橋流程

首先你要先把一顆沒救的牙齒拔掉,拔牙後的傷口原則上需要給他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讓軟組織大致癒合,形態變化達到一個穩定的階段,才能再承受假牙的咬合力。

當然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們也不是沒事做,必須針對缺牙區的前後支柱牙做好修磨,由於支柱牙常常是結構完整,沒有做過根管治療的牙齒,本體神經還在,因此在修磨之後需要放置臨時假牙保護並且觀察有無牙髓發炎的症狀產生,若有則有可能需要加做根管治療。

等到一切前置作業完成,拔牙傷口也癒合好,就可以準備印模做最後的完成品。


植牙流程

牙齒被拔掉之後,若是想要植牙,一般來說必須等待三個月,過了齒槽骨的吸收和塑形高峰期後,才能執行手術放置植體。之後等待三到六個月才能接出植體專屬的假牙套件,並在套件上做假牙的設計。

不過,有時被拔除的牙齒周遭齒槽骨還很完整,也沒有明顯的根尖病灶,可以在拔牙的當次做植牙手術,甚至在短期內開始漸進式的受力,大大縮短了等待的時間。
植牙要能做得成功,美觀,很大的程度依賴了缺牙區齒槽骨的長寬高,有如房子需要牢固的地基一樣,如果缺牙區的骨質不足,或是離重要的解剖構造(上顎鼻竇,下顎下齒槽神經)太近,就必須要在手術的同時合併以鼻竇增高,補骨等方式創造更好的條件給植體。
所幸隨著牙科 3D 電腦斷層的普及,這些可能發生的狀況大多能在術前就被發現並做好準備,減少手術的風險,無須過度擔心。


貼心小提醒

最後,不論植牙或牙橋,甚至是本篇沒提到的活動假牙,筆者並沒有獨鍾哪一項治療,寫這篇文章的用意是在提醒患者要謹慎處理缺牙後的咬合重建。

許多患者在缺牙之後,對於重建的方式一知半解,或是不曉得放著不管的後果,時日一久,前後和對咬的牙齒往缺牙區傾倒,佔據了做假牙的空間,造成咬合支撐喪失和咬合干擾,甚至因此產生顳顎關節障礙以及頭痛的問題,此時才想要處理常常事倍功半而且所費不貲。

希望大家透過對植牙和牙橋更多的了解,能更積極的面對缺牙的問題,選擇適合的方式在儘速重建正常的咬合,並沒有所謂一以貫之的治療選項,重要的是不論選擇哪一種,只要是合乎情理邏輯,都比放任不管好上千百倍。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不是只靠高科技!詳盡術前計畫提高成功率、減少併發症,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針對嚴重主動脈瓣狹窄,傳統的做法是利用開心手術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謝炯昭醫師說,「傳統主動脈瓣置換手術,必須先要開胸,接上心肺機,並讓心臟暫時停止跳動,對於年紀較大或身體狀況較差的病人而言,手術風險較高。」受惠於科技的進步,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已成為解決主動脈瓣狹窄的利器。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完全緩解率提高有望! 突破性機轉治療問世:雙特異性抗體藥物&抗體複合體藥物全解析,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七十多歲的瀰漫性大型B細胞淋巴癌患者,接受第一線治療後一年多又復發,二線治療的效果也不佳。淋巴結腫大到壓迫靜脈,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兩隻腳腫得非常嚴重,偏偏當時患者的身體狀況又已無法承受更高強度的化療,情況十分不樂觀。」蕭惠樺醫師回憶,「當時剛好有一款突破性機轉的新藥問世,與患者討論後決定試試,結果才打第一個療程,腫瘤就縮小一半,第二個療程後更是幾乎全消,很快速就將淋巴癌控制住!」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免疫治療接續標靶治療,提升肺鱗癌治療成效、優化生活品質,「醫病共享決策」創雙贏,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名50多歲有多年抽菸史的王先生,在診斷為肺鱗癌後,陸續接受了手術治療、免疫合併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經與主治醫師討論後,王先生改以二線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幸運的是,他對口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治療過程中的副作用也較化療輕微,目前已穩定控制七個月,持續在門診追蹤。口服藥物的便利性,不僅讓他維持正常的工作與生活,也提升了生活品質,對抗癌充滿信心。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沒事就突襲手、腳的癢癢小水泡,用六招避免汗皰疹復發

「每次好像我只要一出國,手掌上就會出現這些好癢的小水泡。」飛機一落地,若真就向來接機的姐姐抱怨著。 姊姊看了一眼若真的手,輕輕鬆鬆地回應:「你還好,只有出國時才會這樣。我覺得我的腳每隔幾個星期就會出現一次這些小水泡,本來想要不理它,不過好像因此而感染了,在皮膚科吃了幾天的藥才好。」 「天啊,原來你也有同樣的狀況,」若真驚呼:「醫生說我的狀況是汗皰疹,所以汗皰疹是遺傳引起的嗎?」 汗皰疹(Pompholyx, Dyshidrosis)是種影響手部和腳部的濕疹變化, 汗皰疹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