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檢查打顯影劑,需要馬上血液透析嗎?

by | 9 月 15, 2017


接受規則透析的腎友,偶而身體有狀況時,還是需要安排一些檢查去幫助診斷,其中電腦斷層(CT)、核磁共振(磁振造影、MRI)、心導管檢查、或者血管攝影等等,都常需要借助顯影劑的幫忙,來讓影像看得更清楚、更好判讀。

然而,大家聽到要打顯影劑,總是會擔心,這些顯影劑留在體內會不會造成傷害?要不要做完檢查之後,馬上安排血液透析,把顯影劑清除掉呢?


先講結論

電腦斷層、心導管、血管攝影的顯影劑,按照原本規則的時程透析即可!

核磁共振的顯影劑,最好將透析安排在檢查後,不要隔太久。


電腦斷層、心導管檢查或血管攝影的顯影劑

2017年美國放射學會所出版的顯影劑手冊中提到[1],注射了含碘之顯影劑(常用於電腦斷層、心導管檢查或血管攝影)之後,沒有必要安排馬上血液透析,由於透析患者的腎臟已經幾乎沒有功能了,所以顯影劑不至於造成腎臟功能進一步的傷害了。不過,還是要提一下,有兩個潛在風險須要注意:

1. 小便量原本還多的患者,理論上可能有小便減少的風險,然而,這個想法到目前為止還只是猜測,並沒有相關研究能夠佐證這個風險真的存在。

2. 高滲透壓的顯影劑,理論上有造成體內液體量增加、而導致肺水腫的風險,然而,早在1994年就有研究表示[2],使用顯影劑之後的體內水分、體重、以及滲透壓等等數據,都沒有明顯變化。(補充說明,這個研究所使用的顯影劑之劑量為:電腦斷層 150 ml,血管攝影 40-225 ml。)

因此,如果患者接受的顯影劑劑量超過上述的量,又或者患者本身就有水量過多的傾向或危險,如心臟功能不佳、或水分自我控制非常不佳等等,那麼,或許馬上接受透析,是有點幫忙的。

不過,其實放射科醫師在安排腎友檢查的時候,也會盡量減少顯影劑的劑量,以減少這樣的風險產生,大部分情況下,一次電腦斷層的顯影劑劑量約 100 ml左右,大致上都不至於過量。

注射含碘之顯影劑(常用於電腦斷層、心導管檢查或血管攝影)之後,絕大部分不需要馬上安排血液透析。請按照原本血液透析的時間,去接受血液透析就可以了。至於患有慢性腎臟病,但還沒開始洗腎的患者,做完檢查後,不需要為了移除顯影劑,而預防性的立刻接受血液透析,因為沒有好處。


核磁共振的顯影劑

和顯影劑有關的不良反應中,不能不提的就是腎因性全身纖維化(Nephrogenic Systemic Fibrosis),約在2000年左右,陸陸續續發現一些這樣的患者,此病的特徵為全身皮膚、皮下組織的纖維化,許多內臟組織也都可能受影響的一個全身性疾病,分析這些患者的情況後發現,主要發生在末期腎臟病(慢性腎臟病第四期以及第五期)、尤其是已經進入透析的患者身上,而且與含有Gadolinium(釓)的核磁共振顯影劑,有強烈的相關性!

再進一步分析,含有Gadolinium(釓)的核磁共振顯影劑中,也分成比較危險的種類(class I,確定曾經導致數個病例),比較安全的種類(class II,可說幾乎沒有造成確定病例),以及尚未確定的種類(class III,累積經驗仍不算多,因此不確定安全性)。

另外,幾乎所有的病例都是腎絲球過濾率(eGFR) <30 1=”” egfr=”” m2=”” min=”” ml=””>30 的個案),就算是慢性腎臟病第四期(CKD stage IV)的患者,他們的 eGFR也是比較接近 15 ml/min/1.73 m2。</30>

因此,當要接受核磁共振影像檢查時,一定要確認腎功能(腎絲球過濾率,eGFR),如果數值小於 30,又或者最近腎臟功能急速惡化者(急性腎衰竭,AKI),如果真的得做核磁共振,放射科醫師會選擇用比較安全的class II顯影劑,可避免腎因性全身纖維化的產生。

當然,如果能夠改用電腦斷層來輔助診斷,就盡量照電腦斷層就好了,不過,核磁共振的解像力,在某些部位或器官是無法取代,那就還是用核磁共振,放射科醫師都會把關選擇較安全的顯影劑。

那,為甚麼核磁共振之後,還是要盡快透析呢?

先澄清一個觀念:盡快透析,其實無法避免患者產生腎因性全身纖維化,所以還是要選安全的 class II顯影劑。然而,血液透析確實能夠移除體內殘存的這些顯影劑,因此,理論上,越早透析,這些顯影劑積累於組織中的量就越少[3]。綜上所述,盡快透析這個做法雖然證據薄弱,只有理論上的好處,但為了這個難纏的疾病,放射科學會仍然還是建議,可以的話,最好將透析時間挪近一點,盡快移除含有Gadolinium(釓)的核磁共振顯影劑[1]

上一段所謂的「挪近一點」,並不是要腎友「馬上立刻」接受透析,只要在洗腎室可配合的情況下,將下一次的透析時間往前改近一點就可以了,畢竟,核磁共振的時間不是那麼容易安排在透析之前,有時候檢查排的進去就很偷笑了。如果只能安排在傍晚做檢查,而晚上洗腎室又沒辦法透析,那也沒有關係,將洗腎時間排在隔天早上或下午,都還算能接受。

各家醫院的建議可能不盡相同,例如舊金山大學醫學中心建議血液透析患者接受核磁共振檢查之後,在24小時之內安排血液透析,是比較好的做法[3]

注射核磁共振的顯影劑之後,盡早安排血液透析,理論上是較佳的做法。至於患有慢性腎臟病,但還沒開始洗腎的患者,做完檢查後,不需要為了移除顯影劑,而預防性的立刻接受血液透析,因為沒有好處。

附註:感謝我的兩位好同學,協助釐清觀念,特此向台中榮總放射科陳虹潔主治醫師、柳營奇美醫院放射科許文遠主治醫師致謝。

原文連結

參考資料:
1. Manual on Contrast Media v10.3 –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 

2. Younathan, C. M., Kaude, J. V., Cook, M. D., Shaw, G. S. & Peterson, J. C. Dialysis is not indicated immediately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nonionic contrast agents in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treated by maintenance dialysis. AJR Am J Roentgenol 163, 969–971 (1994)
3. MRI with Gadolinium Policy (2010)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中重度乾癬迎治療新曙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精準鎖定頭皮型病灶、改善生活品質,緩解搔癢、提升自信──皮膚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乾癬會對患者造成極大的心理壓力,皮膚外觀的改變可能影響其工作表現、社交互動與自信心;而嚴重搔癢也常干擾睡眠,進一步影響生活品質。」邱足滿醫師指出,過去乾癬的治療以療效良好的生物製劑為主,近年則有新型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TYK2抑制劑問世,其治療機轉精準,治療成效佳,為中重度乾癬患者帶來生物製劑的針劑之外的口服藥物優異選擇。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產後減重遇到瓶頸?節食、運動還是好難瘦!張若偉中醫師:瘦身計畫這樣做

「曾經遇過一位媽媽,懷孕過程中增加了15公斤,產後一直瘦不下來,使體態改變,膚質也變差,顯得很沒有活力。」張若偉中醫師表示,「經過詳細的評估,我們針對她的生活習慣、飲食、睡眠、運動進行調整,並搭配婦科調養,讓體重、體態都逐漸恢復,連家庭關係都明顯改善。讓我深刻體會到,產後不僅是身體的恢復期,也是心理與家庭關係重要的適應期。」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即使完全沒症狀,也一定要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張廷彰醫師表示。子宮頸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死因前十名,約20%至30%的患者在確診時已屬中晚期(二期以上)。近年政府積極推動HPV疫苗,但許多30歲以上女性仍屬「疫苗空窗世代」,未能在黃金施打年齡接種疫苗,此類族群更應建立定期檢查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