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活於世界上會面臨各種考驗,遭受各種有形及無形的威脅。如果這些壓力尚在容許範圍內,會適切地提醒我們更警覺、更小心、更投入。就像我們在準備上台演講時可能會很緊張,覺得壓力好大,不過這樣的壓力能夠促使我們投入更多心力來準備,讓我們達到有更好的表現。然而,重大災難或事故所帶來的壓力可就不一樣了,無論是空難或氣爆都將對人們造成深遠的影響,絕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淡忘。這些慘痛、深刻的經驗可能會留存在我們的腦海中,並讓某些人往後的日子過得十分艱難。
什麼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在經歷一場重大事件後,一個人無法恢復正常的生活功能,並且出現下列症狀,維持時間超過一個月。
最常見的症狀有三類,第一類是腦海中不時冒出慘痛事件的回憶,記憶片段經常無預警地出現,或變成夜裡揮之不去的夢靨,讓人寢食難安。
第二類症狀是逃避。患者會避免回到創傷發生的地點,拒絕與創傷相關的人見面,且不再從事與創傷有關的活動。當逃避的想法愈來愈深入,患者的行為表現將愈來愈麻木和冷漠,甚至會迴避任何熟識的人,連家人與朋友都不願相見。許多人亦會使用酒精或其他藥物來麻痺自己。
第三類症狀是患者變成了驚弓之鳥,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都覺得心神不寧,無法專心且無法正常入睡,偶爾還會恐慌到心跳加速、冷汗直流。由於精神狀態過度警覺與緊繃,患者很容易受到驚嚇,也無法控制突如其來的怒氣。
甚麼人容易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無論天災或人禍都會讓許多人留下陰影。日本的311大海嘯及台灣的921大地震均是讓居民在一瞬間遭逢巨變的天災,而目睹或親身經歷像高雄氣爆這類危及生命的事件後,死裡逃生的經驗會在倖存者腦海中烙下一道深深的傷痕。至於殘酷的戰爭,就可能在軍人及老百姓的心中留下無法抹滅的陰影。而遭遇強暴、性虐待、身體虐待、家庭暴力的受害人,同樣也會深受其擾。
如何面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要面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首先一定要讓患者有清楚認知,了解自己生理、心理的變化乃源自於重大事件的衝擊。家屬及朋友也要能夠互相分享資訊,在復原過程中持續給予支持。當然,患者還需要接受精神科醫師或心理醫師的協助,進行認知行為治療,以逐漸改變情緒、想法和行為,並且學習應付恐慌、憤怒、和焦慮的方法。有時候患者可能需要服用藥物來改善焦慮、衝動、憂鬱及失眠等症狀,並避免對酒精或其他的藥物成癮。在面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時,團體治療也會有幫助,患者能夠學習與周遭恢復連結。
簡而言之,患者很難靠自己的力量去克服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務必尋求朋友、家人、專業人士的協助才能走出陰霾。這也是我們每個人都該了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原因,如此一來才能適時地求助他人或伸出援手。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治療關鍵5問,血液專科醫師解析治療趨勢(圖文懶人包)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是惡性度很高的淋巴癌,病程發展又急又猛。
何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有哪些新的治療進展與國際治療趨勢?
請李婉瑄醫師來解答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癌治療關鍵5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