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寶寶看人生第一個牙醫

by | 3 月 22, 2017



「你今天很厲害喔!來拿獎品吧。」一個四歲的小孩順利完成今天的牙齒治療,開心地挑選他應有的獎賞。而家長在旁邊看著小孩優秀的表現,眼角滿滿地笑意。


「醫生啊,我家還有一個小的,最近才剛長牙,請問他什麼時候需要帶來檢查牙齒和塗氟啊?」


小孩認識的第一個牙醫,會影響他將來對牙醫的認知,好好挑選合適的牙醫是很重要的,多大該開始看牙醫?要注意什麼?相信是家裡有新成員的家長都會想問的問題。




長第一顆牙、1歲前看第一次牙醫


到底多大要看第一次牙醫?根據美國兒童牙醫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 Dentistry, AAPD)的建議,小孩長第一顆牙(約6個月大)到滿1足歲前就要建立「dental home」,有點類似家庭兒童牙醫的概念。


通常家長帶小孩去看第一次牙醫是為了塗氟,但其實第一次看牙還有更重要的任務:


a) 了解容易造成小孩蛀牙的原因有哪些?怎麼避免?
b) 了解怎麼樣幫小孩維持口腔清潔、刷牙、用牙線。
c) 了解能幫助預防蛀牙的氟化物怎麼使用、該不該用。
d) 檢查小孩口腔狀況是否良好。
e) 評估小孩蛀牙風險,訂定不同的預防蛀牙計畫。


以上等等許多事情要做,不只是塗塗氟這麼簡單。


「預防蛀牙」比「治療蛀牙」是更為重要的一步,而這一步,要從小就開始走!越早走,越安心!




尋找專門的兒童牙醫


雖然現在診所招牌大多都會寫專長有兒童牙醫一塊,但不是每個醫生都喜歡花在小小孩身上,有些可能小孩一哭就沒辦法掌握狀況,有些可能只想做小孩的簡單補牙而不願意做到較複雜的根管治療。那要怎樣才知道倒底哪邊才有專門看小孩的兒童牙醫呢?


除了ㄧ般的口耳介紹之外,可以先到目前台灣兒童牙醫界最主要的學會「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網站裡的診所地圖尋找。




學會會員資格分三種


也可以看醫師的履歷證照,除了各大醫院的訓練之外,還可以看中華民國兒童牙科醫學會的會員資格,有分三種:


a) 相關會員:只要報名即可擁有。最為寬鬆。


b) 正式會員:要在認證的兒童牙醫訓練機構完成訓練兩年以上,或經由考試檢定後才可擁有。稍有門檻。


c) 專科醫師:要是正式會員,而且得經由一定量的病人實作經驗,筆試,通過實際做過的病例報告口試之後才可擁有。門檻最高。


家長們可以仔細研究你找到的「兒童專科醫師」是屬於哪一類。


有些診所會把「負責看兒童的牙醫」就叫做「兒童牙科專科醫師」,跟實際上通過資格考試的專科醫師是不同的,各位家長需要用心觀察。


不過也請記得,會員資格及專科醫師證照只是一個門檻,沒通過不代表醫師不行,通過了也不見得醫師一定就很強。這是一個相對容易判斷的方法,但不是唯一的判斷依據,還是需要實際接觸才能知道你的小孩跟醫師適不適合。




建議提早預約


熱門的專門看兒童牙醫的診所可能要預約到一兩個月之後,有預約,牙醫才能留完整的時間給你的小朋友,也才能給你小孩比較良好的看診過程。




事前準備


如果是比較小的小孩子(大概1歲半以下),或是比較敏感、容易會吐的小朋友,因為氟比較容易對腸胃有刺激性而造成嘔吐,建議如果想檢查搭配塗氟的話,建議看診前一個小時左右不要吃東西,比較不容易塗完氟就嘔吐,造成小孩狼狽、塗氟效果也打折。


建議如果狀況允許的話,可以兩個大人陪同看診,原因下面會說。


如果想要事前在家先讓小朋友練習看牙的話,一般比較建議檢查3歲以下小朋友的方式是膝蓋對膝蓋(knee to knee)的方法:家長跟醫師面對面坐著,膝蓋對膝蓋,先讓小孩正面面對家長,兩腳分開跨坐在家長大腿兩側,然後躺下在家長跟醫生的大腿上。


家長可以幫忙固定小孩的手跟腳、避免小孩亂動受傷,醫生能趕快檢查全部的牙齒及口腔狀況。這也是平時建議幫小孩刷牙的姿勢,家長可以先在家裡這樣讓小朋友練習檢查牙齒及幫小孩刷牙。




提早到診所熟習環境


小孩到一個新的環境,其實比較容易會緊張。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提早個15分鐘讓小孩熟習環境,也留點時間填寫資料、讓診所製作小孩的病歷資料。


現在不少專門的兒童牙科診所有小孩的專屬遊戲間,或是有在診間放一些故事書、繪本,家長可以跟小朋友一起玩或唸故事書,能讓小孩的心情比較放鬆,對看牙醫的印象容易比較好。




哭幾乎是必然的,速戰速決吧!


因為小小孩真的比較小(尤其一兩歲的小朋友),還無法溝通,實際上看診過程小孩不會真的很愉快,不過就大概是速戰速決,如果沒有太特別的狀況,檢查加塗氟的時間大概在5分鐘以內。


結束後,兩個大人的功用就在這,可以一位家長先帶小孩離開診間、回去遊戲室平復心情,留下另一位家長跟牙醫師好好溝通討論小孩的牙齒狀況及照顧計畫。




維持牙齒健康、定期檢查牙齒




平時沒蛀牙的時候,3個月看1次牙醫已經算頻繁了,可是小孩子1天至少吃3次飯,所以小孩的牙齒健康不是只靠看牙醫來維持,是靠平時的生活習慣、清潔習慣來維持。


好好地跟牙醫訂出一個維持口腔清潔、預防蛀牙的生活計畫,定期約3到6個月來檢查一次牙齒、塗氟,能讓小孩對看牙醫的連結情緒是「很快、有獎品、可以在遊戲間玩玩具」,而不是「要補牙抽神經拔牙,很久、很可怕」,讓小孩對看牙醫的印象是正面的。




重點在決心


其實說了這麼多,都比不上家長自己的決心。只要帶好「要讓小孩牙齒健康無蛀牙」的決心,找到個適合你小朋友的兒牙醫師,這樣就夠了。其他的,好的兒牙醫師會告訴你該怎麼做!趕快帶小孩去找他人生的第一個牙醫吧!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擺脫洗腎命運的契機,多囊腎治療醫師解析

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的疾病,遺傳的比例會非常的高。它會在我們腎臟長出很多的囊泡,然後這個囊泡會越長越大,而且會越長越多,然後會去壓迫到正常的腎臟的組織,造成腎臟的功能的衰退。大部分這樣的病人,他可能三、四十歲發病,到五、六十歲可能就會遇到要洗腎的問題。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肢端肥大症術前治療,幫助緩解症狀、提高手術成功率,神經外科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30多歲的男性患者,長期有關節疼痛的狀況,多次至骨科求診。」鄭文郁醫師表示,「有天在醫院搭電梯時,醫師發現他的外貌特徵疑似罹患『肢端肥大症』,包括額頭較寬、鼻翼較大、嘴唇較厚等,於是建議他到門診檢查。」
經過抽血檢查,以及腦部核磁共振檢查顯示患者有腦下垂體腫瘤,確認為肢端肥大症;於是安排接受經蝶竇腦下垂體切除手術的治療。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阿茲海默、巴金森、血管、水腦、酒精,失智原因很多種,重點整理告訴你,醫師圖文懶人包

失智通常指的是腦部功能變化,且腦部功能變化的程度超越了一般老化帶來的變化,影響了語言、記憶、和決策,造成患者記憶力變差,難以處理日常生活的各種瑣事,以及出現行為和人格的變化。大家最常聽到的失智大概是阿茲海默症及帕金森氏症,不過其實失智還有很多種類,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疾病表現的症狀、進展也不同,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看看各種不同的失智。 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忽視肢端肥大症,多種共病跟著來!積極追蹤治療,維持生活品質,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女士,在甲狀腺癌治療完成後,便定期回診追蹤。」陳怡文醫師表示,「由於COVID-19疫情期間,大家都戴著口罩,直到疫情結束,有次患者回診時終於拿下口罩。當時我突然發現患者的下顎突出、鼻翼變寬,這是肢端肥大症的典型表現。」

經過檢查,確定診斷為肢端肥大症,影像檢查也發現腦下垂體腫瘤,於是便安排手術治療,目前也在門診持續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