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對抗晚期肺癌,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by | 12 月 27, 2023

精準對抗晚期肺癌,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晚期肺癌的治療,已經漸漸定位成一個慢性疾病。整體治療效果已跟20年前大不相同。診斷晚期肺癌時,請先不用恐慌,請盡快跟你的醫師討論腫瘤的狀況,了解分期、基因型態、細胞型態等,才能盡快選擇合適的治療。標靶藥物已大幅提升了晚期肺癌的治療,原本存活期很難超過兩年,但是現在這些標靶藥物的治療目標,已經不只是兩年,而是希望維持到五年以上。未來也會有其他藥物陸續被開發出來,有機會讓晚期肺癌的治療效果、存活時間繼續延長下去。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王金洲教授

 標靶藥物使用到位 接續治療活更久

「一位46歲的男士,發現肺癌時,腫瘤大概4公分,且有淋巴結轉移、骨轉移,屬於第四期。」高雄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王金洲教授指出,病友的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具有EGFR基因突變,於是開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

當時我們告訴他,標靶藥物有效時間大概是一年半至兩年,不過,他吃第二代標靶藥物,大概第三、第四個月的時候,肺部與轉移的腫瘤就不見了,持續使用甚至超過五年,當時病友還詢問說,「這樣是不是就沒事了?」王金洲醫師說,其實標靶藥物是抑制癌細胞並不會治癒,到了第六年半的時候,他的腫瘤還是產生了抗藥性而復發。

 標靶接續治療 打造最長存活期

經過重新切片,重做基因檢測,發現癌細胞出現新的基因突變T790M,適合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從第二代標靶藥物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後,他的病情再度受到控制,原來的第二代標靶藥物使用了六年半,接續第三代標靶藥物使用三年,就已經來到了九年半,目前狀況也相當穩定,顯示出接續治療的效果非常好,即使未來又出現抗藥性,我們也會再幫病友選用接續的藥物。

剛確診晚期肺癌時,病友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排斥、抗拒罹患癌症的事實。王金洲醫師說,過了這段時間後,病友就會開始面對,了解接下來該如何治療。因為對肺癌不熟悉,病友可能感到無助、惶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把幾件事情釐清,包括肺癌的期別、細胞型態、基因型態等,藉此決定治療的方向。

 EGFR標靶藥物治療成效佳 存活率已達到過去兩倍至三倍

近20年來,晚期肺癌的治療有非常大的進步。王金洲醫師說,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標靶藥物能夠針對具有特定基因突變的癌細胞發揮作用,目前在肺癌最常見的是EGFR基因突變,其他還有ALK、ROS1、BRAF等。標靶藥物大幅提升了晚期肺癌的治療,原本存活期很難超過兩年,但是現在這些標靶藥物的治療目標,已經不只是兩年,而會希望維持到五年以上。

以EGFR基因突變為例,台灣的肺癌病友中大概55%至60%具有EGFR基因突變,根據基因檢測結果使用EGFR標靶藥物,就能發揮很好的治療效果,存活率可以達到過去的兩倍至三倍,只要是專門治療肺癌的醫師,幾乎都有一些吃了十幾年標靶藥物的病友,肺癌也已經逐漸變成了一種慢性疾病。

「根據基因突變使用對應的標靶藥物,就是所謂的精準醫療、個人化醫療。」王金洲醫師說,「在對的時間、對的人、給對的藥物,治療效果就會變得非常好。而且EGFR標靶藥物,已經不只有一代,還有二代、三代,未來也會有其他藥物陸續被開發出來,有機會讓晚期肺癌的治療效果、存活時間繼續延長下去。」

 標靶藥物合併血管抑制劑 亦可增加標靶治療的效果

使用標靶藥物的同時,也可能考慮合併療法,例如合併使用血管抑制劑與化學治療。王金洲醫師說,因為化學治療終究比較辛苦,副作用較多,通常不希望很早使用。至於血管抑制劑的副作用較少,而且可以增加標靶治療的效果,較常合併使用。舉例來說,在具有EGFR基因突變的病友中,常見的有第19對的基因突變與第21對的L858基因突變。第19對的基因突變單用標靶治療,效果就非常好。第21對的L858基因突變的治療效果,相對會稍微弱一點,所以會建議這類病友,在接受標靶治療時可合併使用血管抑制劑。


 她的故事 談心理壓力

 媽媽罹癌不孤單 兒子暖心助攻陪抗癌

《內在成就》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每個人的一生中,一定會遇到至少一次的重大打擊,無論這個打擊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罹癌、中年失業、車禍、摰友死亡……這就是人生的功課。」

2018年,我遭遇媽媽罹癌的重大打擊。從接到電話趕到醫院,轉診到長庚醫院展開治療,媽媽開始服用第二代標靶藥物,直到2020年因為抗藥接續第三代標靶藥物;媽媽確診的當下心情非常沮喪,認為是被人家害的,爸爸很震驚,姊姊在電話中哭,我則表現得很鎮定,表示這沒什麼,接受治療就好,我也開始和太太商討未來該怎麼因應和照顧。

媽媽一直感到恐懼,爸爸年事已高,我是主要照顧者,也開始積極尋求外界資源,每天爬文學習,了解用藥與治療策略,媽媽止瀉止吐後,生活開始回歸正常,也漸漸接受用慢性病的角度來看待罹癌。

2022年是我生命中烽火連天的一年,媽媽因為腸阻塞的問題,前前後後住院四、五次,動了兩次手術,我的情緒很受波動,心情焦躁沈重,做為陪病者,除了面對媽媽的情緒,背後還有小家庭要照料、工作的壓力、經濟的重擔,裡裡外外一團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撐過來的,我也開始吃憂鬱症的藥。

我是開業建築師,媽媽開刀時,我依舊要在病房或是開刀房外,繼續處理工地中雜七雜八的事,其他家人無法及時提供援助時,我時常仰天長嘆。這幾年的道路走得崎崎嶇嶇,我也以自身的經驗整理出幾個心法,提供給同為罹癌照顧者。首先、改變不了已發生的事情,就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其次、穩定情緒,好好過每一天;第三、提早為老年生活做準備,包括體力及金錢;最後、斷捨離有毒的人際關係。

媽媽雖然確診後,時不時還是會陷入悲觀情緒,不過她行動卻很積極,堅持每天去公園運動,也願意去健身房練體力,體重終於漸漸拉回來。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內心承受滿滿的艱熬,但到生命的終了,我可以坦然的說,我是個不缺席的兒子,媽媽的重要時刻我都在。

給晚期肺癌病友的十二封信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革命性突破!微創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手術,不開胸、心臟不停跳,完成全主動脈弓置換,幫助降低手術風險,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解析

「六年前,有位八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突發性劇烈胸痛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
現急性主動脈剝離,於是接受緊急全開胸的胸主動脈置換手術。」林口長庚心
臟血管外科主任陳紹緯教授表示,「雖然胸口留下了一道三十公分的傷口,但是
也挽回寶貴的生命,如今患者已高齡近九十歲。」
這次住院的原因是患者主動脈弓的血管瘤快速擴大至 6 公分,需要再次手術。
所幸林口長庚心臟血管外科團隊引進新型一體成型胸主動脈分支支架,是近期
美國 FDA 核准可臨床應用的胸主動脈分支支架,可在維持患者腦部動脈血流的
狀況下,以微創方式處理主動脈弓血管瘤,避免傳統開胸及心臟停止,降低手
術風險與恢復時間,為台灣心臟血管外科治療開創嶄新里程碑。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藥物給付放寬,幫助降低骨折風險

骨鬆治療可提早啟動!健保給付再升級!
健保擴大骨質疏鬆症藥物給付,放寬至尚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患者,包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合併使用胰島素者
🔹 長期(超過3個月)使用類固醇者
讓治療能更早介入,有效降低未來骨折風險。
👉本次由骨科吳凱文醫師深入解說,帶您掌握最新骨鬆防治趨勢!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健保給付放寬,幫助骨質疏鬆症降低骨折風險!及早測骨密,及早保骨安康 骨科醫師圖文解說

你知道嗎?每4位國人中,就有1人面臨骨折風險!
而一旦骨折過一次,再次骨折的風險竟高達50%!
骨鬆治療可以更早介入、減少骨折發生,健保放寬骨質疏鬆藥物給付條件,
讓高風險族群及早接受骨鬆治療,包含:
✅ 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
✅ 糖尿病並使用胰島素患者
✅ 使用類固醇藥物超過3個月患者
✅ 骨折部位包含:手腕(遠端橈骨)、上手臂(近端肱骨)、脊椎或髖部骨折

別等到骨折才後悔,快關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吧!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