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

    精準對抗晚期肺癌,標靶藥物接力治療


    給 每一位剛踏上抗癌路上的鬥士與戰友
     
    晚期肺癌的治療,已經漸漸定位成一個慢性疾病。整體治療效果已跟20年前大不相同。診斷晚期肺癌時,請先不用恐慌,請盡快跟你的醫師討論腫瘤的狀況,了解分期、基因型態、細胞型態等,才能盡快選擇合適的治療。標靶藥物已大幅提升了晚期肺癌的治療,原本存活期很難超過兩年,但是現在這些標靶藥物的治療目標,已經不只是兩年,而是希望維持到五年以上。未來也會有其他藥物陸續被開發出來,有機會讓晚期肺癌的治療效果、存活時間繼續延長下去。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王金洲教授


    標靶藥物使用到位 接續治療活更久
    「一位46歲的男士,發現肺癌時,腫瘤大概4公分,且有淋巴結轉移、骨轉移,屬於第四期。」高雄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內科王金洲教授指出,病友的基因檢測的結果顯示具有EGFR基因突變,於是開始使用口服標靶藥物。

    當時我們告訴他,標靶藥物有效時間大概是一年半至兩年,不過,他吃第二代標靶藥物,大概第三、第四個月的時候,肺部與轉移的腫瘤就不見了,持續使用甚至超過五年,當時病友還詢問說,「這樣是不是就沒事了?」王金洲醫師說,其實標靶藥物是抑制癌細胞並不會治癒,到了第六年半的時候,他的腫瘤還是產生了抗藥性而復發。


    標靶接續治療 打造最長存活期
    經過重新切片,重做基因檢測,發現癌細胞出現新的基因突變T790M,適合使用第三代口服標靶藥物,從第二代標靶藥物接續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後,他的病情再度受到控制,原來的第二代標靶藥物使用了六年半,接續第三代標靶藥物使用三年,就已經來到了九年半,目前狀況也相當穩定,顯示出接續治療的效果非常好,即使未來又出現抗藥性,我們也會再幫病友選用接續的藥物。
    剛確診晚期肺癌時,病友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排斥、抗拒罹患癌症的事實。王金洲醫師說,過了這段時間後,病友就會開始面對,了解接下來該如何治療。因為對肺癌不熟悉,病友可能感到無助、惶恐。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把幾件事情釐清,包括肺癌的期別、細胞型態、基因型態等,藉此決定治療的方向。


    EGFR標靶藥物治療成效佳 存活率已達到過去兩倍至三倍
    近20年來,晚期肺癌的治療有非常大的進步。王金洲醫師說,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標靶藥物與免疫藥物。標靶藥物能夠針對具有特定基因突變的癌細胞發揮作用,目前在肺癌最常見的是EGFR基因突變,其他還有ALK、ROS1、BRAF等。標靶藥物大幅提升了晚期肺癌的治療,原本存活期很難超過兩年,但是現在這些標靶藥物的治療目標,已經不只是兩年,而會希望維持到五年以上。

    以EGFR基因突變為例,台灣的肺癌病友中大概55%至60%具有EGFR基因突變,根據基因檢測結果使用EGFR標靶藥物,就能發揮很好的治療效果,存活率可以達到過去的兩倍至三倍,只要是專門治療肺癌的醫師,幾乎都有一些吃了十幾年標靶藥物的病友,肺癌也已經逐漸變成了一種慢性疾病。

    「根據基因突變使用對應的標靶藥物,就是所謂的精準醫療、個人化醫療。」王金洲醫師說,「在對的時間、對的人、給對的藥物,治療效果就會變得非常好。而且EGFR標靶藥物,已經不只有一代,還有二代、三代,未來也會有其他藥物陸續被開發出來,有機會讓晚期肺癌的治療效果、存活時間繼續延長下去。」


    標靶藥物合併血管抑制劑 亦可增加標靶治療的效果
    使用標靶藥物的同時,也可能考慮合併療法,例如合併使用血管抑制劑與化學治療。王金洲醫師說,因為化學治療終究比較辛苦,副作用較多,通常不希望很早使用。至於血管抑制劑的副作用較少,而且可以增加標靶治療的效果,較常合併使用。舉例來說,在具有EGFR基因突變的病友中,常見的有第19對的基因突變與第21對的L858基因突變。第19對的基因突變單用標靶治療,效果就非常好。第21對的L858基因突變的治療效果,相對會稍微弱一點,所以會建議這類病友,在接受標靶治療時可合併使用血管抑制劑。


    她的故事 談心理壓力

    媽媽罹癌不孤單 兒子暖心助攻陪抗癌
    《內在成就》一書中有這麼一段話「每個人的一生中,一定會遇到至少一次的重大打擊,無論這個打擊是白髮人送黑髮人、罹癌、中年失業、車禍、摰友死亡……這就是人生的功課。」

    2018年,我遭遇媽媽罹癌的重大打擊。從接到電話趕到醫院,轉診到長庚醫院展開治療,媽媽開始服用第二代標靶藥物,直到2020年因為抗藥接續第三代標靶藥物;媽媽確診的當下心情非常沮喪,認為是被人家害的,爸爸很震驚,姊姊在電話中哭,我則表現得很鎮定,表示這沒什麼,接受治療就好,我也開始和太太商討未來該怎麼因應和照顧。

    媽媽一直感到恐懼,爸爸年事已高,我是主要照顧者,也開始積極尋求外界資源,每天爬文學習,了解用藥與治療策略,媽媽止瀉止吐後,生活開始回歸正常,也漸漸接受用慢性病的角度來看待罹癌。

    2022年是我生命中烽火連天的一年,媽媽因為腸阻塞的問題,前前後後住院四、五次,動了兩次手術,我的情緒很受波動,心情焦躁沈重,做為陪病者,除了面對媽媽的情緒,背後還有小家庭要照料、工作的壓力、經濟的重擔,裡裡外外一團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撐過來的,我也開始吃憂鬱症的藥。

    我是開業建築師,媽媽開刀時,我依舊要在病房或是開刀房外,繼續處理工地中雜七雜八的事,其他家人無法及時提供援助時,我時常仰天長嘆。這幾年的道路走得崎崎嶇嶇,我也以自身的經驗整理出幾個心法,提供給同為罹癌照顧者。首先、改變不了已發生的事情,就要改變自己的想法;其次、穩定情緒,好好過每一天;第三、提早為老年生活做準備,包括體力及金錢;最後、斷捨離有毒的人際關係。

    媽媽雖然確診後,時不時還是會陷入悲觀情緒,不過她行動卻很積極,堅持每天去公園運動,也願意去健身房練體力,體重終於漸漸拉回來。一路走來並不容易,內心承受滿滿的艱熬,但到生命的終了,我可以坦然的說,我是個不缺席的兒子,媽媽的重要時刻我都在。

    給晚期肺癌病友的十二封信

掛號、領藥最方便!

動靜脈血管 您不可不知

大腦體操

運動專區

樂活銀髮族

血糖飆高高 醫師有妙招

心臟名醫會客室

網路醫學院

癌症專區

心律不整愛注意

吃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