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茶不離手,小心腎結石找上你!

by | 6 月 9, 2017



先從一位門診病人談起

門診來了一位六十歲左右的婦人,主訴是這兩天尿尿都是紅色的,同時有左腰痛與左下腹痛的症狀,再進一步詢問她是否有解尿疼痛、頻尿、或最近腰部被撞擊到等其他病史之後,即猜測最可能的兇手是「尿路結石」。

進一步安排驗尿、腹部X光等檢查,果然在X光片的左下腹區域看到一個小白點,即結石,在診間幫病人做腎臟超音波檢查,還發現她的左腎有腎盂擴張、積水的情形。告知這位阿姨有看到腎結石時,她的反應是「怎麼又來了?之前才剛打過結石耶!」順口多問幾句她平時的飲食習慣,同時先開藥給她,叮囑她多喝水,並預約一週後回診追蹤結石是否有排掉。


長了腎結石,會有什麼症狀?

腎結石,更廣義的說法是尿路結石,常見於中年(40歲以上),男性族群罹病的機率比女性高,是女性的 1.73 倍,肥胖者(BMI值超過30)也較容易有腎結石生成。(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機

其實,在腎臟有結石生成時,若石頭乖乖的靜靜待在原地不動,通常不會有任何不適的症狀,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做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的。

但若這顆石頭意外地從腎盂滾至和腎臟相連的輸尿管,在這個小石頭滾動的過程當中,就會帶來劇烈的腰痛、有時甚至會合併下腹痛、肉眼可見的血尿、腹脹、噁心、想吐等症狀。

偶爾可見到病人的兩側都有腎結石,且同時滾下來,塞住兩側的輸尿管,甚至會出現無尿等急性腎損傷的症狀,所幸,這種情況在臨床上不是很常發生。

若臨床懷疑病人可能有腎結石,通常會安排驗尿、X光與腎臟超音波檢查,即可得到正確的診斷。


腎結石要怎麼處理呢?

病人通常在被告知有腎結石後,下一句話一定是問醫師:「那該怎麼辦?需要去做震波碎石嗎?」

腎結石的大小在 0.6公分以下,多喝水是有機會自行排出的,尚不需要「打石頭」。

何時得轉診給泌尿科醫師呢?一為腎結石的體積太大,必須先利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把一顆大石頭打成好多顆小碎石,以利排出;有時若結石長滿多個腎盞,變成「鹿角結石」,則需要開刀取石。

另一種情況則是小結石從腎臟掉至輸尿管後,卡在輸尿管的某一段,以致腎臟新製造出來的尿液無法繼續往下排至膀胱,這些尿液往後回堵,造成該側腎臟積水(又可叫做「腎水腫」)與輸尿管積水,若服用讓輸尿管擴張的藥物同時配合多喝水,依舊無法讓這顆小結石掉下來的話,就必須請泌尿科醫師用輸尿管內視鏡術協助取石。


把腎結石打掉,就不會再長了嗎?

身為一名內科醫師,當病人因為腎結石來求診時,我更會注意他是否有相關電解質或新陳代謝方面的異常,這可透過抽血檢驗鈣、磷、尿酸、副甲狀腺素等數值來做排除;之前曾碰過病人反覆長腎結石,震波碎石做了好多次,結石還是一直長,後來一抽血發現他的鈣離子和副甲狀腺素數值都超高,再進一步安排影像學檢查,發現原來是長了副甲狀腺腺瘤所致。

若抽血數值沒有異常,我會再進一步詢問病人每天的喝水量是否有達到 2000至 2500毫升(若天氣熱,流汗量多,一日喝水量甚至要 3000毫升),以維持足夠多的尿量,讓尿中的鈣、草酸、磷酸、尿酸等物質不容易在尿路系統中沈澱下來。

同時也要檢視平時吃進去的食物,口味是否會太重鹹、肉類攝取過多、水果補充不夠?是否喜歡喝草酸含量高的飲料,如:茶、咖啡、可樂、生啤酒、巧克力可可等,甚至「以茶代水」?這些飲食習慣,都會讓人變成容易長結石的「體質」。

若病人願意配合,透過飲食習慣的有效調整,「二多三少」:多喝水、多吃水果;少鹹、少肉、少喝茶與咖啡等飲料,足以有效讓人擺脫反覆生成尿路結石的困擾。 



一開始提到的那位病人,後來怎麼了?

最後,再回來我們這位病人;這位阿姨在看完門診之後,每日飲用超過 2000毫升的白開水,並確實配合服用可讓輸尿管擴張、以利尿路結石排出的藥物,同時忍住不碰她最愛喝、每天都要來上一杯的手搖茶飲,看診兩天後血尿與腰痛的症狀即不再出現,一週後回診追蹤腎臟超音波,左腎積水的情形也已消失。

但是我仍忍不住對阿姨嘮叨兩句,要確實做到「二多三少」啊,不然這個結石體質可是不會改善的喔!


參考資料
1. Brenner: Brenner and Rector’s The Kidney, 9th ed, 2011:1455-1497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健保給付放寬,積極治療幫助減緩惡化、改善生活品質 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SMA)過去被視為一種逐漸退化、無法逆轉的罕見疾病,患者多數隨年齡增長而喪失運動功能,影響生活自理能力。然而,隨著近年治療藥物進步與台灣健保給付擴大,越來越多患者得以透過治療來穩定病情、並延緩退化,甚至有機會提升運動功能,重拾對未來的希望。 「不要小看治療的力量,真的會讓人感覺自己的身體慢慢變好。」正在準備碩士論文的SMA患者李同學,親身感受了背針治療帶來的改變。過去生活總是受限,如今不僅能自理更多日常事務,也能在攝影興趣裡找到更多屬於自己的視角。...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類風濕性關節炎恐致肺纖維化,高風險族群宜早期肺功能篩檢,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位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因關節腫痛就診,透過胸部影像檢查,意外發現肺部已纖維化。由於患者平時僅偶爾咳嗽,並未察覺異狀,導致延誤治療時機。」黃建中醫師表示,肺纖維化會讓肺部漸漸失去彈性,嚴重甚至會導致呼吸衰竭,即使初期沒有顯著症狀,若患者具有肺纖維化高風險特性,應盡快進行第一次的肺功能檢查,依據檢查結果持續追蹤,以便及早發現與治療!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腰部曲線改善對策解析,肋雕芭比腰手術步驟與特點,整形外科陳彥州醫師圖文解說

外科陳彥州醫師表示,「其實腰部曲線不是只跟體重有關呦。」 影響腰部曲線的主要因素包括腹部皮下脂肪、內臟脂肪、腹部肌肉、骨骼結構。陳彥州醫師解釋,腹部皮下脂肪過多會影響腰線,使腰部曲線不明顯,有人會透過減重或抽脂手術來改善。內臟脂肪過多會使腹部膨脹,必須透過飲食調整與運動來減少內臟脂肪,改善腰線。腹部肌肉的部分,有部分產後女性可能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及筋膜鬆弛的問題,導致腰線不明顯,這類狀況可能需要透過腹直肌分離修復手術來改善。 若上述三項因素皆已改善,但腰線仍不明顯,則可能與肋骨骨架有關,而需要考慮透過肋骨雕塑來調整。...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晚期肝癌治療對策,免疫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顯著縮小腫瘤、提升存活期,腫瘤專科醫師圖文解析

「那是一位50歲男士,有B型肝炎帶原。在發現肝癌後便接受手術切除,但是術後半年腫瘤便復發。」陳三奇醫師表示,「當時向健保申請使用免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每三週回門診做一次治療。經過幾個月治療後,腫瘤顯著縮小,沒有明顯副作用,僅出現輕微的皮膚搔癢,讓患者能夠維持原本的工作與日常生活。」

目前,患者已接受疫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的組合式療法達一年以上,病況仍穩定控制。甚至在兩次治療之間,患者還可以安排休假出國旅遊,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