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茶不離手,小心腎結石找上你!

by | 6 月 9, 2017



先從一位門診病人談起

門診來了一位六十歲左右的婦人,主訴是這兩天尿尿都是紅色的,同時有左腰痛與左下腹痛的症狀,再進一步詢問她是否有解尿疼痛、頻尿、或最近腰部被撞擊到等其他病史之後,即猜測最可能的兇手是「尿路結石」。

進一步安排驗尿、腹部X光等檢查,果然在X光片的左下腹區域看到一個小白點,即結石,在診間幫病人做腎臟超音波檢查,還發現她的左腎有腎盂擴張、積水的情形。告知這位阿姨有看到腎結石時,她的反應是「怎麼又來了?之前才剛打過結石耶!」順口多問幾句她平時的飲食習慣,同時先開藥給她,叮囑她多喝水,並預約一週後回診追蹤結石是否有排掉。


長了腎結石,會有什麼症狀?

腎結石,更廣義的說法是尿路結石,常見於中年(40歲以上),男性族群罹病的機率比女性高,是女性的 1.73 倍,肥胖者(BMI值超過30)也較容易有腎結石生成。(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機

其實,在腎臟有結石生成時,若石頭乖乖的靜靜待在原地不動,通常不會有任何不適的症狀,許多人都是在健檢時做超音波檢查意外發現的。

但若這顆石頭意外地從腎盂滾至和腎臟相連的輸尿管,在這個小石頭滾動的過程當中,就會帶來劇烈的腰痛、有時甚至會合併下腹痛、肉眼可見的血尿、腹脹、噁心、想吐等症狀。

偶爾可見到病人的兩側都有腎結石,且同時滾下來,塞住兩側的輸尿管,甚至會出現無尿等急性腎損傷的症狀,所幸,這種情況在臨床上不是很常發生。

若臨床懷疑病人可能有腎結石,通常會安排驗尿、X光與腎臟超音波檢查,即可得到正確的診斷。


腎結石要怎麼處理呢?

病人通常在被告知有腎結石後,下一句話一定是問醫師:「那該怎麼辦?需要去做震波碎石嗎?」

腎結石的大小在 0.6公分以下,多喝水是有機會自行排出的,尚不需要「打石頭」。

何時得轉診給泌尿科醫師呢?一為腎結石的體積太大,必須先利用體外震波碎石術,把一顆大石頭打成好多顆小碎石,以利排出;有時若結石長滿多個腎盞,變成「鹿角結石」,則需要開刀取石。

另一種情況則是小結石從腎臟掉至輸尿管後,卡在輸尿管的某一段,以致腎臟新製造出來的尿液無法繼續往下排至膀胱,這些尿液往後回堵,造成該側腎臟積水(又可叫做「腎水腫」)與輸尿管積水,若服用讓輸尿管擴張的藥物同時配合多喝水,依舊無法讓這顆小結石掉下來的話,就必須請泌尿科醫師用輸尿管內視鏡術協助取石。


把腎結石打掉,就不會再長了嗎?

身為一名內科醫師,當病人因為腎結石來求診時,我更會注意他是否有相關電解質或新陳代謝方面的異常,這可透過抽血檢驗鈣、磷、尿酸、副甲狀腺素等數值來做排除;之前曾碰過病人反覆長腎結石,震波碎石做了好多次,結石還是一直長,後來一抽血發現他的鈣離子和副甲狀腺素數值都超高,再進一步安排影像學檢查,發現原來是長了副甲狀腺腺瘤所致。

若抽血數值沒有異常,我會再進一步詢問病人每天的喝水量是否有達到 2000至 2500毫升(若天氣熱,流汗量多,一日喝水量甚至要 3000毫升),以維持足夠多的尿量,讓尿中的鈣、草酸、磷酸、尿酸等物質不容易在尿路系統中沈澱下來。

同時也要檢視平時吃進去的食物,口味是否會太重鹹、肉類攝取過多、水果補充不夠?是否喜歡喝草酸含量高的飲料,如:茶、咖啡、可樂、生啤酒、巧克力可可等,甚至「以茶代水」?這些飲食習慣,都會讓人變成容易長結石的「體質」。

若病人願意配合,透過飲食習慣的有效調整,「二多三少」:多喝水、多吃水果;少鹹、少肉、少喝茶與咖啡等飲料,足以有效讓人擺脫反覆生成尿路結石的困擾。 



一開始提到的那位病人,後來怎麼了?

最後,再回來我們這位病人;這位阿姨在看完門診之後,每日飲用超過 2000毫升的白開水,並確實配合服用可讓輸尿管擴張、以利尿路結石排出的藥物,同時忍住不碰她最愛喝、每天都要來上一杯的手搖茶飲,看診兩天後血尿與腰痛的症狀即不再出現,一週後回診追蹤腎臟超音波,左腎積水的情形也已消失。

但是我仍忍不住對阿姨嘮叨兩句,要確實做到「二多三少」啊,不然這個結石體質可是不會改善的喔!


參考資料
1. Brenner: Brenner and Rector’s The Kidney, 9th ed, 2011:1455-1497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今天動了嗎?」只要這麼做,就能守護你的大腦!

運動有許多好處,就曾有研究說,運動能幫助降低200種以上的疾病風險。無論為了你的心臟、血壓、腰圍、脂肪肝,運動都是必要的。甚至對於維持大腦運作與思考清晰,運動也扮演重要角色。尤其當我們進入高齡社會後,沒人希望自己是在中老年時被慢性病纏身,運動的重要性也就不可言喻。...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每天十五分鐘舒活筋骨,有氧伸展活絡大關節

當外面空氣品質不佳,不適合室外運動時,你可以在家做做舒活筋骨的有氧伸展,確保大關節都有適當的活動度。每天練習也非常適合,無論你用此作為一天的開始或結束,都能讓身體感覺更棒!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主動脈瓣狹窄恐導致猝死!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解析,心臟血管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70多歲女士,因為在家裡昏厥而被送到急診室,檢查發現有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建議動手術治療。」陳紹緯教授表示,「因為患者有多種慢性病,身體狀況較差,家屬相當擔心手術伴隨的風險。」

經過討論後,患者選擇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利用導管置放生物組織人工瓣膜取代硬化狹窄的主動脈瓣。陳紹緯教授說,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的傷口較小、手術時間較短、失血量較少、術後疼痛較少,幫助患者較快恢復,並順利出院,目前持續在門診追蹤治療。

糖尿病患慎防心臟衰竭,檢測、預防可以這樣做

糖尿病患慎防心臟衰竭,檢測、預防可以這樣做

劉育志醫師:請問糖尿病患者需要留意哪些併發症? 李洮俊醫師:糖尿病患者不管是一型還是二型,如果長期血糖控制不好,會產生因為高血糖狀態引起的一些併發症,併發症分為急性跟慢性,急性的話可能就是酮酸中毒或者是高血糖昏迷,慢性的話就是因為長期高血糖,我們的器官譬如說眼睛、心臟、腎臟泡在糖水裡面,就會引起的一些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或者是大血管病變,所以糖尿病患者為了要避免這些造成健康危害的問題,平常血糖、血壓、血脂控制好的話,就可以避免這些合併症或是慢性併發症的發生。 劉育志醫師:請問糖尿病患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