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技巧改善看牙恐懼與焦慮!

by | 9 月 19, 2017


「我不要,我不要,我不要看牙齒!」

「開個藥給我吃就好,我超怕看牙齒!」

「想到明天要去看牙齒,我就會睡不著、焦慮、緊張。」

「牙科器械鑽鑽鑽的感覺,光想像就好恐怖!」

這些是你的心聲嗎?是你每次想去看牙齒時的內心小劇場嗎?

還是都等到牙齒痛到不行的時候,或是爛得很嚴重,才不得不找牙醫師呢?

以下就成人牙科為主要簡介。至於兒童害怕看牙齒,可以尋求兒童牙科協助,兒牙的專家們都有種種方式協助害怕看牙的小朋友。


明天就要看牙齒了,好焦慮、好恐怖

我們一起來想想看,當你想到明天預約了牙醫做抽神經、根管治療時後,會害怕、緊張睡不好,這樣我們可以說是焦慮(anxiety)。

而當你已經到了牙科診間,坐在牙科診療椅上,正準備接受牙科局部麻醉藥的注射時、或是牙髓醫師拿著一隻根管銼針在牙齒裡面鑽鑽鑽,在心理和生理上被激起的害怕可以說是恐懼(fear)。

若這些恐懼與焦慮已經讓影響到你生活,甚至完全逃避,就算痛得要命也不去看牙科的時候,這可以稱作牙科恐懼症(dental phobia)。

焦慮與恐懼這是我們生物本能反應,目的是遇到危險的時候的一種調適機制。


看牙時,三種技巧幫你緩解恐懼與焦慮

技巧一:與醫師溝通

溝通的目的,是讓你了解疾病的相關資訊,藉由認知以及了解來克服恐懼。當然,這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認知能力發展。

醫師會依照個體的差異與狀況,擬定合適的治療計畫。切忌自我醫療,誤信網路上、或是人云亦云的資訊,而不願相信您眼前活生生直接面對面與您接觸的醫師。

溝通的目的在於,了解您自己的疾病的進展、預後,處理過程與方式,工具…等。藉由認知而面對問題,有機會減低焦慮與恐懼。


技巧二:聽音樂

種種無奈或已經到不得已的時候,您必須坐在診療椅上時,也許可以藉由戴上耳機,適度音量來分散焦慮或害怕。

當然不要影響醫師治療為原則,要是哪一天 VR已經便宜到人手一台的時候,也許這也是不錯的轉移注意的方式。


技巧三:呼吸調節與肌肉放鬆訓練

這兩種方式比較無法用文字描述,有些病人會利用其它時間參與類似的放鬆減壓課程。

而當您坐在牙科診療椅子時候,若有先前的減壓訓練,多少會有幫助。若無,可以藉由幾次的慢慢吸、慢慢吐、不急促的 10次深呼吸來面對恐懼。

肌肉放鬆最簡單方法就是,坐在診療椅上全身肌肉,包含表情全部用力幾秒,再放鬆;做個幾回。當然,更精確的作法,還是需要與專家學習。



診間外,牙科恐懼的你可以做三件事

第一:預防

不要嚇人:也就是,在小孩子有認知的時候,不要「嚇孩子」。在台灣的教育裡面,常常家長會利用一些語言威脅孩子遵從一些事情。

例如,常常會聽到,「你再不乖,牙醫打針喔。」「吃這麼多糖果,牙醫會拔光你的牙齒喔!」。或是,根本與牙醫無關的實情也會牽扯到。比如說:「你再不乖乖吃飯,我就叫牙醫來把你抓去打針拔牙。」「你再不OOXX,我就叫牙醫OOXX。」

這些其實都有機會可以預防的,只要照顧者改變教養模式,就能替孩子未來牙科恐懼打預防針。

孰悉環境:另外一種方式,是藉由熟悉環境開始,這對於大人小孩都適用。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定期回診檢查,其目的當然是讓疾病防患未然。

但另一個定期回診的價值在於,孰悉並習慣小刺激的適應。也就是說,你常去一個孰悉的地方,以及習慣躺在診療椅子上,習慣牙科的器械、聲音,以及習慣牙科醫師把器械放在口腔裡面,藉由不斷的習慣這些小刺激,久而久之較不陌生、焦慮與害怕。


第二:榜樣

父母或照顧者是兒童的最佳榜樣,即使父母或找顧者再怎麼害怕看牙科,也不要讓這行為成為兒童間接耳濡目染。

另外像是,同儕以及媒體,這我們倒是比較無法控制。若是對於同儕以及媒體散發關於牙科恐懼相關的資訊,可以保持疑問,與您的牙醫師請教釐清觀念,而不是一昧相信網路、媒體、同儕間的傳說、農場文。

我們自己能做的,也就是避免散佈看牙齒是一種恐怖的事情。即使,你自己怕看牙齒,也不要害其他人也都因為你自己的經驗而對牙科產生莫名的恐懼,進而危害他們的口腔健康。


第三:專家

牙科恐懼、焦慮與恐懼症,若於牙科看診時,牙醫師已經束手無策時。建議尋找心理方面的專家,心理醫師、心理師協助。

或經專家評估是否使用藥物介入、麻醉介入、舒眠麻醉介入。



半數的台灣成年人,有牙科恐懼

您不用感到不好意思,因為害怕看牙齒的人其實不在少數。

根據美國的一項調查,約有 50%的成人多多少少會害怕看牙科醫師,甚至有 8%~12%的成人恐懼到不敢去牙科診所的地步。

在全球人口中,牙科恐懼症(dental phobia,也就是極端形式的恐懼)也很常見。 在澳大利亞成年人中,牙科恐懼程度從10%至14%。

有一些報告顯示,在冰島、台灣、日本,牙科恐懼(fear)的成年受訪者的百分比分別為  21%,50%和82%。有半數的台灣成年人,或多或少有牙科恐懼。

牙科恐懼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牙科恐懼三大原因

總的來說不外乎是過去的經驗、榜樣、媒體、遺傳、個性和認知能力。

第一:外源性,過去的牙科心理創傷經驗

根據研究,當我們過去或是在小時候,有不愉快的看牙經驗都有可能會導致未來的牙科恐懼。

這過去看牙的經驗像是,父母的語言、精神、或肢體上的威脅;也有可能是牙科診所環境或牙醫師的粗魯;也有可能是小時候或過去因為牙齒痛(爛)到很嚴重,才去看牙齒,把這經驗連結。


第二:外源性,間接性的替代經驗學習

替代學習,被定義為從諸如家庭成員、同伴之間的角色模型,或媒體… 等,外部來源的間接學習。

根據研究指出,父母或同儕的不愉快看牙經驗也會間接成為學習的「榜樣」。

像是小孩子,看到媽媽每次去看牙齒時候,都表現出恐懼的行為或語言,小孩子便會「耳濡目染」,學習到看牙齒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對於同儕或是媒體的效應也類似,都是間接讓人們學習到看牙齒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第三:內生性原因

遺傳因素,有研究指出,遺傳因素可能也是造成牙科焦慮因素之一。

人格特質,這屬於內生性原因之一,主要與牙科焦慮相關的兩個特徵是神經質和外向性,這兩個人格特質。研究指出,牙科焦慮與神經質(Neuroticism)顯著正相關,與外向顯著但負相關。

認知能力,有研究指出,具有較高口語智力的兒童患牙科焦慮較少。這是因為,當我們進入壓力環境,可以藉由口語方式,來表達或宣洩焦慮的情緒,以及藉由口語方式來解釋因應對策。面對焦慮或恐懼時非常有效。



逃避沒有用,吃虧是自己

害怕看牙齒,大家多多少少都會的,若這種害怕、焦慮、恐懼已經危害到口腔健康的維護,就應該深度重視。

當自己無法面對處理時,請記得尋找專家協助,例如精神科醫師、心理醫師、心理師,或經專家評估是否使用藥物介入、麻醉介入、舒眠麻醉介入。

切忌逃避,畢竟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

參考資料:
1. Cohen’s Pathways of the Pulp. 11th ed. 2016.
2. Beaton L, Freeman R, Humphris G., Why are people afraid of the dentist? Observations and explanations. Med Princ Pract. 2014;23(4):295-301.
3. Carter AE, Carter G, Boschen M, AlShwaimi E, George R., Pathways of fear and anxiety in dentistry: A review. World J Clin Cases. 2014 Nov 16;2(11):642-53.
4. Carter AE, Carter G, George R., Pathways of fear and anxiety in endodontic patients. Int Endod J. 2015 Jun;48(6):528-32.

追蹤照護線上

最新文章 搶先收看

抗高血壓藥物需要吃一輩子嗎?這樣做可以停藥!

抗高血壓藥物需要吃一輩子嗎?這樣做可以停藥!

「先生,請問您有什麼慢性病嗎?」唯男到住家附近新開的皮膚科門診填初診資料時,護理人員詢問著。 唯男回答:「我是有在吃高血壓的藥物,不過,目前我在家量,血壓都正常,不會高。這樣我算有高血壓嗎?」 「你是吃藥控制後才正常的嘛對不對,」護理人員回答:「這樣當然是有高血壓啊,只是你吃藥之後控制的不錯。萬一不吃藥,血壓一定又高起來了。」 「你怎麼知道我不吃藥的話血壓就一定會高?」唯男不開心地說:「說不定我真的不吃藥也沒關係啊,說不定我早就沒病了。」 「不然你就問問你的醫生,千萬不要自己亂停藥喔。」護理人員回答。...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對付去勢抗性攝護腺癌,PARP抑制劑標靶治療解析,泌尿專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早期的攝護腺癌沒有症狀!」裘坤元醫師指出,「在台灣,有一半的患者在診斷攝護腺癌的時候就已經是比較晚期的狀況,甚至有三成以上已經轉移到骨頭。」

攝護腺癌可能造成頻尿、夜尿、解尿困難等症狀,患者會誤以為是良性攝護腺肥大,而延誤就醫。裘坤元醫師說,攝護腺癌容易轉移至骨骼、淋巴結,可能造成骨骼疼痛。

讓腦路清晰的間歇訓練 – HIIT心肺有氧

讓腦路清晰的間歇訓練 – HIIT心肺有氧

以間歇運動的方式訓練心肺功能,不僅能減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還能讓腦路清晰,減緩腦部退化,是預防失智一定要下的功夫。原地小跑步站姿肘碰膝後點地側點地後點地側點地開合跳左右出拳左右鉤拳快速收腿快速收腿旋轉風車高抬腿跑步側墊步觸地高抬腿跳步原地小跑步...

有效治療心絞痛,降低死亡風險!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解析,心臟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效治療心絞痛,降低死亡風險!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解析,心臟外科醫師圖文懶人包

「有位50多歲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因為重度冠狀動脈狹窄接受過多次心導管支架治療,但是冠狀動脈都反覆阻塞,且出現心臟衰竭的狀況,才終於決定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陳紹緯教授指出,「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原理就是使用病人自體血管繞過狹窄的位置,幫助心肌獲得充足的血液循環。」

手臂舉不起來,睡覺不動肩膀也好痛!為何我會有「旋轉肌撕裂傷」?(圖文懶人包)

手臂舉不起來,睡覺不動肩膀也好痛!為何我會有「旋轉肌撕裂傷」?(圖文懶人包)

佳薇是運動愛好者,自從四十歲後更是立志要好好鍛鍊身體,每天往健身房跑,交替練著瑜珈、皮拉提斯、和舉重,甚至還學了鋼管舞,是朋友眼中的運動健將。到了五十歲後,佳薇開始發覺右邊肩膀愈來愈痛,先是放棄了鋼管舞,舉重也漸漸讓人感覺受不了了。最麻煩的是,佳薇睡覺時會為了肩膀疼痛而翻來覆去,找不到一個舒服的方式讓自己好睡一些。本來佳薇打算要靠瑜珈自我復健,但在經歷難以忍受的夜痛後,佳薇還是找上的醫院,經過核磁共振檢查後,醫師告訴佳薇:「你的旋轉肌出現撕裂傷,而且裂的還不小呢!棘上肌幾乎要斷掉了。我們需要好好來討論治療方式。」...

HER2陽性乳癌惡性度高、容易復發!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強化輔助治療,顯著降低復發風險,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HER2陽性乳癌惡性度高、容易復發!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強化輔助治療,顯著降低復發風險,專科醫師圖文解說

一位60多歲的HER2陽性乳癌患者,已接受過手術並完成術後輔助治療。經過幾年後,患者覺得有肢體無力的狀況,於是回診檢查。義大癌治療醫院院長洪朝明教授表示,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腦部出現轉移的腫瘤。 HER2陽性乳癌容易復發轉移,而腦部轉移對患者的影響很大,常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預後會比骨頭轉移、內臟轉移更差。洪朝明教授說,為了降低復發風險,針對HER2陽性乳癌的治療越來越積極,除了術後輔助治療外,高風險患者還可考慮使用新一代口服小分子標靶藥物進行強化輔助治療,幫助降低復發的機會。...